钱学标同志,198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获硕士学位。2001年起参与筹建同济大学大学科技园,2003年成立孵化器,已有20余年科技园区运营管理经验和创新创业从业经历。从在学校做产业工作起步,在同济科技园、孵化器过去20年的发展中坚持与探索,不断创造着价值。在此期间,先后担任上海同济科技园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杨浦同济科技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和上海同济技术转移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同时担任中国大学科技园联盟副理事长、科技部高新领域国家科技计划网评专家、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科技创业导师、杨浦区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理事长,是上海市科学技术三等奖获得者和杨浦区拔尖人才。
心系创业学生,助力小微企业成长
2001年,国内大学科技园尚处于起步阶段,钱学标放弃了同济大学的行政管理职务,投身于同济科技园的建设中,在为园区创业者服务的同时,他其实也是大学科技园的创业者。
“一切以企业为核心,对企业有帮助的事情我们都要去做,企业就是我们的客户,是我们存在的价值。”钱学标说道。在他的带领下,同济科技园积极进行创新型平台建设,充分依托同济大学和同济科技园的专家、学者资源优势,以开发、利用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为主,为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科研支持和技术支持。
上海同臣环保有限公司于2008年在园区注册成立,创始人张文标在创业初期在园区的帮助申报下获得了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同济分基金创业资金资助,有了企业运营的启动资金。在创业过程中,单靠同臣环保自身技术力量很难满足企业研发需求,钱学标为其与同济老师搭桥牵线,使得同济大学环境工程、机械工程、流体力学等多个学科的专家教授为同臣环保提供了诸多专业技术支持,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上海同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研发期间急需大量资金,他主动为其提供个人无偿借款,同时积极协调帮助企业融资800万,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同时现在同科生物自主研发的医疗器械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审批并批准上市;
园区另一家同济大学生创业的上海筑邦测控科技有限公司,在创业初期,公司发展一度陷入困境,钱学标了解情况后为其提供了个人无偿的借款,同时还利用自身社会资源,积极帮助筑邦测控对接市场资源,在不懈的努力下,筑邦测控逐步挺过了那段艰难的时期,逐步在市场站稳了脚跟。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为了纾解企业困境,与园区企业共克时艰,他在上海市大学科技园率先提议为入驻企业减免房租,疫情期间共计为企业减免房租6607399.36元,惠及158家企业,房租减免覆盖园区办公面积40428.49㎡。
打造“环同济”核心基地,助力区域经济增长
钱学标参与建设的同济科技园,自2001年5月成立后由一幢仅9000平方米的楼宇起家,依托同济大学在现代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和土木工程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历经20余年的发展,现已建成国康路上海国际设计中心和同济科技大厦、赤峰路孵化器基地、邯郸路基地同济·晶度、宝山现代设计产业园和常熟同济科技园等基地,逐步发展成为专业特色鲜明的科技园区,总建筑面积达30万多平方米。园区不断开展各项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建设,有效促进基地内中小微科技企业与上下游产业链间的频繁互动,加速杨浦当地经济的发展,成为了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引擎,有效实现了环同济研发设计服务特色产业基地成为国内创意产业的示范标杆。
2009年,环同济知识经济圈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环同济研发设计服务特色产业基地”,成为当时全国范围内唯一的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截至2020年底,同济科技园杨浦主园区的注册企业数量已超出2000家,环同济设计产业集群实现产值495亿元。
支持重视自主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同济科技园是同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的重要载体,也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助推器。深知创新能力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要性的钱学标非常重视园区科技型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在其带领下,园区依托同济大学学科优势,重视并支持园区企业自主创新、实现创新资源与市场对接。通过为企业提供专业平台服务和政策指导,帮助企业提高技术开发能力、管理经验和市场开拓能力,促进园区企业科技成果迅速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园区在与同济大学环境学院李攀副教授课题组接触后,了解到其正在研发的微纳米气泡技术陷入市场推广能力不足的困境,经过沟通交流后开始帮助其进行科技转移转化服务。在技术分析过程中,园区发现该项技术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工业、杀菌清洗、农业、渔业、健康生活等领域,便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行业资源,为课题组在各个领域推荐行业领军企业,并利用工博会、科交会及各地技转分中心平台,为该项技术提供对外展览展示宣传机会,有效弥补了课题组在市场推广方面的短板。在技术商务谈判环节,园区帮助课题组科研人员保护好技术的各个细节,直接参与谈判,保障和提高了科技成果的商业价值。课题组最终与方太集团签订了微纳米气泡洗碗机技术合作协议,在合作协议签署过程中,园区也展开法律专项服务,保护学校与课题组利益。
此外,在钱学标的积极推动下,2012年5月,园区与同济大学科技处、产业管理办公室等部门联合成立同济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并在深圳、南通、长沙、湖州和苏州等地设立了11个技术转移分中心,致力于促进学校各个学科领域的优秀科研成果向社会转化和产业化。同年12月,该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第四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量身制定服务方案,力争成为行业领军人
利用优越的园区环境与服务平台,以钱学标为首的园区服务团队,高举“用情、用心、特色、差异化服务”旗帜,“因企施教”,不断攻坚克难,经过多年的发展,园区建立了包括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集群“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和多个公益性、开放式的特色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向园区内高技术企业、中小型科技企业、大学生企业等直接提供公益性的创新资源共享技术服务。
截至2020年末,同济科技园培育出高新技术企业133家、上海市小巨人(培育)企业19家、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40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5家、1家企业获得市级工程研究中心、著名商标企业2家、上海名牌企业2家;同济科技园凭借优异的服务绩效先后荣获A级(优秀)国家级大学科技园、A级(优秀)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工信部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人社部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上海市科技孵化器行业“优秀”单位、上海市专业加速器、上海市首批“四新经济创新基地”、上海市首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上海市首批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上海市第五批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上海市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作为同济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参与者和亲历者,钱学标在助力园区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同济科技园精心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团队,目前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公司、虹口分园、普陀分园、嘉定分园以及常熟园区共五名总经理均离不开他的指导带教。
未来,同济科技园将继续围绕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培育孵化等核心功能,创新大学科技园服务体系,支持同济大学“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将园区全力打造成同济大学师生双创活动和双创教育的核心平台、同济大学创新资源和社会资源汇聚融合的有效桥梁,逐步建成具有品牌效应和辐射作用的示范性国家大学科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