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同济大学校长陈杰院士在副校长吴志强院士,校长办公室主任倪颖,同济创新创业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翌,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高国武等陪同下,到学校产业调研指导工作,莅临同济大学2019年产业新年工作会议并做重要讲话。
陈杰先后来到同济科技园杨浦园区、同济科技和同济咨询,实地察看了解企业情况。
在同济科技园杨浦园区创新中心,陈杰先后听取同济大学生创业企业同毅自动化、筑邦测控、优墨科技等公司创始人的介绍。陈杰在认真听取介绍的同时,不时与创业者交流,对创业者的创业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科技园提出期望,要更好地服务创业企业。
在同济科技,陈杰听取了公司负责人的介绍并认真观看了同济科技25周年宣传片。
在同济咨询,陈杰通过视频对奋斗在雄安的现场工作人员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和新年慰问。
调研结束后,同济大学2019年产业新年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由吴志强主持。同济控股中层以上干部以及同济产业系统主要企业负责人等四十余人参加了会议。
高国武做了同济产业总体情况汇报。他从产业基本情况、开展的主要工作和下一步工作思考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2018年,同济产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净利润等各项指标均有较好增长。从2014年开始,每年向学校上交的利润额逐年增长。
谈及同济控股下一步发展与规划,高国武表示同济控股将紧密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创造平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条件参与人才培养,创造财富支持学校建设,创造价值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倾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科技创新集团,成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领航者。
随后,同济产业系统主要企业负责人分别做了企业相关情况汇报。
在听取汇报后,陈杰发表重要讲话。
陈杰首先谈到了对学校产业的四个感受:
第一个感受:同济大学产业规模大、特色和优势明显、业绩非常突出,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高校产业中均名列前茅。他表示,同济大学的产业紧紧围绕了学校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展开,为同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和平台,实现了国家赋予大学的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尤其在雄安新区规划、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港珠澳大桥建设、上海中心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中凸显了同济智慧,同济科技产业为学校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二个感受:同济大学科技产业工作主动地面向国家需求,紧紧依托了同济大学卓越的影响力和学科优势,没有向学校“等靠要”,而是主动寻求、挖掘并利用了社会资源来实现自身的发展。陈杰特别提到,同济大学科技园通过前期的市场化运营,积累了较大的载体空间和丰富的服务经验,坚持了大学科技园的三大特征,即大学特征、科技特征和区域特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李强书记也对同济科技园的该三大特征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认可。
第三个感受:学校产业管理规范、发展理念先进、风险防控意识和水平较高。陈杰指出,规范的管理和卓越的发展理念铸就了同济产业实现“四个创造”的能力,同济产业为学校上交的利润逐年增多,2018年度达到了1.5亿元,较好地支持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是提高同济人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支撑。
第四个感受:同济产业在严谨地谋划未来,而不是简单地想着未来做几件事。陈杰认为,同济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举措得当。他表示,同济产业对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发展三大产业要求的理解深刻,积极谋划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的布局,主动思考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突破,尤其在体现综合交叉、谋求发展新引擎上非常突出。
最后,陈杰对学校产业未来发展提出了四项要求。
一是要做高端。大学产业一定要有别于地方产业,要紧紧围绕同济大学科技产业的特点,构建全寿命、全过程、全周期、全链条管理体系。
二是要谋服务。大学产业要服务于学校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发展需求。
三是要管风险。一定要具有对产业风险或危机的预判和研判能力,预估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尤其要严格防范意识形态风险和金融风险。
四是要善总结。同济产业成绩卓著,比如科技园和环同济就是两张响亮的名片。我们要凝练同济经验,建立同济的科技产业文化,形成同济的科技产业智慧,并将同济智慧分享给其他高校产业,输出同济智慧,输出同济文化。
最后,吴志强总结了陈杰校长的讲话精神,要求各企业积极落实陈杰校长提出的四项工作要求。他强调,同济产业要积极布局人工智能、绿色建筑和生物制药等高端产业,要培养和聚集高端人才,并用同济智慧、同济品牌和同济模式为国家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