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上海杨浦的同济科技园又迎来一批创业者,很多都是受疫情影响的2020届同济大学应届毕业生。他们以自己做“老板”的方式完成人生的第一次就业。
不少大学生投身创业
2020年,受多重因素影响,堪称“难上加难”的大学生就业年。不少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选择自己打拼开公司。
毛大为毕业于同济经济管理学院MBA班,他创业的项目是“文化旅游”。乍一听,这如同一家旅行社。其实不然。它是一家以专业手段策划、评估各地文化旅游项目的创新企业,还负责旅游项目的管理。拥有专业背景的毛大为对此信心满满:“国内类似的企业还不多。疫情过后,旅游产业必然会报复性增长,而专业化的管理会为旅游项目带来更可观的收益。”
赵国庆刚刚在同济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新材料。他走进科技园,将多年研究成果带到创业企业中来,希望推广一种新型心脏支架,这种支架最终能自动在人体内融解。
作为同济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在职博士,创业“牛人”王群龙在同济科技园内开办了上海净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开办不久,其创新产品便在抗疫中大显身手。由其领导研发的产品——缓释消毒杀菌材料,证明能大量杀死新冠病毒。他还主导研发了新一代智能便携式制氧机,获得了第八届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该制氧机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也有不少应用案例。
园区提供全方位服务
毛大为介绍,创业之初,就得到学校及上海大学生创业基金的数十万元资助。进入科技园后,了解到无论是学校还是所在的上海市杨浦区,都有许多优惠政策。
不过,颇有意思的是,新民晚报记者采访多位同济创业学子时,对于具体有哪些扶持政策,有些人并不完全清楚。原来,同济科技园为每家落户的大学生创业企业都配备了“专人服务”,诸如税收优惠、税费优惠、专利申请、社会中介等等,各项具体事务都由园区帮助创业学生解决。毛大为说:“像我们团队基本上算是‘拎包入驻’,即刻开展业务。类似于优惠政策落地等很多事情园区帮我们做了,因此,团队有更多时间做好自己的事,其他基本不用多想,也不用太多跑腿。”
在同济科技园内,各服务平台主管都要出任大学生创业企业联络员,了解企业需求,定时召开联络员联席会议。利用既有的孵化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开业指导、入驻管理、创业培训、提供人力资源和劳动社会保障方面的中介服务、协助建立内部管理制度、组织申报科技创业项目、落实财税扶持政策等等。
同济科技园俨然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福地。更可喜的是,创业的大学生企业还要招聘“同门中人”。“同济很多学生毕业后,就留在了环同济,进了他们学长创立的企业一起打拼”,同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方雅静介绍,创业往往带动了就业,“追随学长学姐的脚步一起干”,这种就业的氛围在同济很典型。
责任编辑:胥柳曼 蔡燕 吴强
文章来源:新华晚报